事业编制
当前位置:

工地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引发教育反思

2018-07-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7月22日,当云南曲靖考生崔庆涛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他正和父母在工地上干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崔庆涛表示,平均一天要在工地干11~12个小时的活儿。(7月25日《人民日报》)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一个明知道自己已经考上了北京大学的考生,在录取通知书到来之际,居然还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地劳作挣钱,真正对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至理名言。抛开身份与家境这个关键前提,从宏大的教育命题来说,“假期在工地打工”的励志,足以成为难得的教育样本——家庭教育在人格塑造过程中,是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工地上劳作,其他同龄的孩子此时在干些什么呢?调查显示,经历了紧张备考和考场搏杀后,考生们都想抓紧这难得的清闲,尽情放松。旅行、聚会、睡懒觉、玩游戏……这些度假方式成了多数人的选择。时下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高中都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想干嘛。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约有3.67亿,独生子女超过1.26亿,人格缺失的问题尤为突出,主要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匮乏、厌学、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等问题。

那么,国外的孩子又是一种什么状态,“打工”多于“毕业旅行”,成了不少国家学生的一致选择。在欧美国家包括近邻日本,16岁以后,打工也总是成为当地高中毕业生们乐此不疲的选择。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在人格塑造方面,家庭教育扮演着基础性的作用,“穷养”还是“富养”,开放式还是包办式,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在其他孩子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还处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严重依赖性下,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则有了鲜明的对比效应。

经历了苦难的生活,才会体验到生活不易,并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也只有经历了艰苦的洗礼,一个人才会培养出更加坚强、坚定和坚韧的性格,具有完全独立的能力,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真切的体验,更具有同理心和感恩情怀。在应试教育日益固化为铁板一块的情况下,家庭在素质教育方面,其实大有可为。让孩子学会做人的道理并具有独立的生存能力,既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引导的方式去实施放手教育,是国外家庭教育的成功之处,也是素质教育真正的体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既是环境影响下的适者生存,也是特殊群体所具有的天然优势。底层群体要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就应当扬长避短,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勤劳、坚强、独立和勇敢,是贫困家庭孩子和整个群体所拥有的最大资本,也是人格健全的生动体现。让这一优势得到继承与弘扬,离不开人生经历与过程塑造,也离不开基于此的教育认同与践行。毕竟,只有不断负重前行,才能人生静好。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