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
当前位置:

公务员考试录用模拟卷(二十八)

2021-09-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丽水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207757512 展鸿丽水事业单位考试|丽水公务员考试交流群:3476901212019丽水公务员考试

微信公众号:丽水人事考试在线|电话咨询:18667045917 傅老师 

浙江省各类考试招考公告浙江省各类考试历年真题32学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福利院院长表示,近期确实有6位老人去世,但死亡原因并非网友所说的福利院不许用空调,而是与老人本身的各种疾病有关,“有的老人患病卧床都十几年了。”院长向社会公布了一份死亡老人名单,名单显示,6位死亡老人年纪最小的68岁,最大的84岁。其中68岁的老人罹患食道癌去世;两位老人中风去世,分别为71岁和80岁;一位老人84岁,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去世时身边有儿子陪同;一位83岁的老人,患病多年,在养老院代养,临终时两个儿子均在左右;还有一位75岁的老人,患有精神疾病并有高血压。

目前江苏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568家,其中公办机构223家、社会办机构1226家、农村敬老院1119家;各类养老床位数超过58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5.2张。今后,江苏政府不再新建普通型养老机构。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将保障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政府的精力将转到重点扶持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比将超过50%。鼓励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为行动不便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以后,70%的养老服务都是由社会供给。比如,鼓励养老服务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行、助洁、助购、助医、助急等服务。推进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引入社会力量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者运营老年人助餐点、日间照料、全托半托、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开展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鼓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开放所属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文化、健身、娱乐等服务。

资料5

王某和李某经人介绍,组成了再婚家庭,双方都是丧偶,都是六十多岁。结婚六年,感情一直很好,现在却要离婚。“我是逼得没办法了,儿子以为我的钱都给了她,整天拿我的退休金说事儿,隔三差五的过来闹事,扬言只要她在就不回家,果然过年也没回来,任凭我怎么叫他,我心里都快难受死了。”在婚姻登记处,王某越说越伤心。

“人老了,其实很害怕孤单,就希望身边有个伴儿,陪自己说说话,聊聊天。”王某的话道出了多少单身老人的心声。然而现实生活中,老人再婚却存在不少障碍。老人再婚,一大障碍是子女。虽然老人希望通过再婚告别孤独寂寞,但许多子女都不希望自己的单身父母再婚。有些子女出面干涉,甚至以断绝来往和不照顾相威胁,老人只能在亲情与爱情之间作选择。还有的因为牵涉到财产继承问题,子女也不愿单身父母再婚。有的老人即使有幸结合,却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再次分道扬镳,而导致再婚老年人离婚的原因中,子女位担心财产外流,为自己或老人争利益,最终迫使老人离婚的又占多数。

对于老年人再婚,社会给出的态度越来越开明。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更需要相互陪伴、相互支撑。子女干涉老人的婚姻自由,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在伦理上其实是不孝顺。面对再婚老人,子女应该给他们祝福,而不是阻拦。

资料6

“老龄化时代”在江苏特别明显,截止到2015年底,江苏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1600多万,占人口比例的21%以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江苏的老人也在物质条件、物质保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物质保障解决的同时,怎样关注精神生活,关注文化养老,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党委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议程,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016年5月21日,“老龄化时代中国文化养老高峰论坛”在南京举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文化和养老相结合,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文化养老服务需求。

某主编在现场分享了一个关于老人的故事。2015年,在一个很重要的口述史采访中,他想采访一位94岁高龄的老领导——他是江苏一些重要事情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因为老人身体不好,好不容易约到采访时间,但是,这位老领导失语了。他说:“我印象非常深,他眼睛非常明亮,一直微笑地看着我,拉着我的手,手非常柔软,但是他没有办法和我沟通,大概一个月以后这位老领导就去世了。”

这件事让他感触非常深,因为这件事情,他们量身打造了一个老年文化的宣传平台,为老人和老年文化做一些事情,今年他们还会联合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江苏老年大学协会一起举办“江苏省文化老人评选”活动,让江苏的“文化养老”成为全国的亮点。

有房不是家,有爱才是家,拥有财富不是幸福,实现愿望才是幸福。2014年,政府十几个部门联合出台了精神关爱的文件,涉及到了文化养老的范围。目前,全省县级以上的老年大学180多座,有10多万老年学员,这些老年学员都是有文化,都是有经济实力的,这是一支文化建设的的重要队伍,也是一个重要的平台。老年文化建设一定要依靠组织培育需要搭建平台,展示老年人幸福多彩的生活状态,展示老年人学习进去的精神和成果,展示老年人参与社会、互助、创业等等,这些平台能让老年人的价值得到更多的体现,老年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

文化养老,还须借鉴西方一些成功的经验。从文化角度去看养老,德国的养老和中国就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养下不养上”,也就是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但是老人的赡养是由国家和社会去实现的。所以,德国老人更加追求一种独立的生活,他们更愿意在居家中维持原先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去配合他们的居家养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去实现他们居家养老的环境。

资料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注重旌扬养育之恩和孝道行为。比如,舜帝事亲等二十四孝故事感天动地,《诗经·凯风》和孟郊的《游子吟》则表达了为人之子感恩母爱而又无以回报的深深遗憾和歉疚之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子女的基本义务。孝道文化千年传承,绵延不绝。

然而,现代社会已经不是“父母在,不远游”的时代了,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工作,要求他们时刻陪伴在老人身边膝下承欢,是非常不现实的。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能孝顺父母,又不耽误事业和工作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新时期的孝道文化,亦在与时俱进。子女对老人的真正孝顺,就是要让老人学会爱自己,学会自己寻找归宿感,就是让老人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居家保姆式养老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有各种局限性和不便利性,养老幸福指数难以保证。然而,若要入住机构养老,长者和子女们往往又存在各种思想顾虑,比如说“一家人分开住,怕别人说闲话”、“在家养老,天经地义”、“家里毕竟是自己的窝”等想法。

按照中国传统,将老年人送往养老院养老,在许多人看来这似乎意味着“不孝”。“虽然母亲也希望去,但是邻居们会觉得我不孝顺。”C市一位公务员小柳说。若想做到孝顺父母和发展事业两不误,要求子女们在传承孝道文化的同时,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孝道形式。“只要让长辈幸福,无论什么采取形式奉养,都是孝顺”,“亲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适当的距离产生美感,让亲情保鲜,同时能避免情感疲劳,能避开因家庭琐事而产生的矛盾”,“让老人活得更自主,更自我,更有尊严,不再是以子女为中心而委曲求全”。

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突破思想障碍,老人养老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各种顾忌和忧虑得以释怀。以感恩之心传承孝道,为人儿女不仅要赡养父母,更要“善养”父母。要做到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最关键的是老有所乐。

资料8

作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传统的“慈孝文化”,通过存续了几千年的宗法式家庭或家族制度代代相传而保持其某种连续性和同质性,个中之奥秘同样在于其内在的“文化密码”。这一“文化密码”,本质上可称为“人文密码”,这就是血缘亲情、“亲子之爱”以及内在于其中的亲情“双向交往”伦理关系的心理机制,她是人类最基本、最淳朴、永恒的“人性真情”和“人性美”。所谓“父慈子孝”,只是这一“人文密码”或血缘亲情“双向交往”伦理关系的规范形式。这就是说,我们今天要继承、弘扬传统的“慈孝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码“慈孝文化”,激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之爱,呵护内在于亲情关系中的“双向交往”的心理机制,大力弘扬这种人类最质朴的“人性美”,让这种“人性美”充溢于每一个家庭,成为构建和谐家庭的精神纽带和文化基础。

当下,中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呼唤慈孝文化,是解决当前老龄化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慈孝文化也有助于整个社会提倡尊老爱幼的风气,使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当今社会,心存感恩,弘扬慈孝,重点在“孝”。

孝行天下,关于孝,关于国,关于家。孝文化是一度贯穿中华民族的历史场合,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浸染于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儒释道的通义。

对老年人来说,精神满足比物质需求更重要。只有把每个家庭、社区的慈孝文化做好,才能让老龄化问题过渡得更加顺畅。中国是人口大国,光通过办养老院解决老龄问题,不仅速度跟不上,而且不现实。提倡社区和家庭的慈孝文化,才是主流的解决之道。

“慈孝”不仅是家庭伦理道德,更是社会伦理道德。我们不仅需要更多这样的活动去弘扬慈孝,同时也要从自身做起。孝、家、国三者是统一的,慈孝作为一种“大爱”,能使社会形成强大的正能量。

舍本求末,不是真正的孝、慈道德。例如,有的子女每月、每年可以给父母一笔钱,以为这就尽了作子女的“孝”,当然,这也是应然之举,是值得肯定的,不过,现在的老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老人,并不缺钱,缺的是“天伦之乐”,是精神上的慰藉,而作子女的恰恰不能满足老人最需要的“敬”,不能给老人以亲情之爱。家庭美德中强调“孝敬父母要贴心”,突出了“孝”之“本”。这种给老人以心理慰藉的孝,即是精神赡养。一位老人写信给媒体表达了这种心声:儿女们即使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隔三差五打个电话问问、聊聊也好,哪怕只是“天冷了注意保暖”、“最近身体好吗”等片言只语,足矣!老人渴望精神赡养。据报道,江苏海安一位老母亲就精神赡养权将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判儿子定期上门探望。法院对此做出判决:每月探望不少于两次,每次探望不少于一小时……这是一场罕见的诉讼。且不论其实际效果如何,但它把精神赡养权提升到法律的高度,让全社会都来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何为精神赡养?简言之,就是重视、关心、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的需求。相对于物质生活而言,老人恐怕更看重精神赡养。

三、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列举了老龄化时代呈现出的一些养老问题与困境,请根据材料,归纳概括出这些问题与困境的表现。(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 1
  •  
  • 2
  •  
  • 3
  •  
  • 4
  •  
  • 5
  •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